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公布會,先容2024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生長情形。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在回覆紅星新聞有關推動智能制造的提問時表現沈陽機床配件,智能制造是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焦點手藝和主線,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偏向,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要使命。圍繞推動智能制造生長,近年來開展四個方面的事情:
公布會現場
一是加大手藝攻關。要生長智能制造工藝、智能制造裝備、軟件系統,推進工業機械人、智能檢測裝備等手藝攻關。同時,增強工藝數字化、裝備智能化、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工藝、裝備、軟件成組連線的創新突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規模已到達3.2萬億以上。
二是增強解決方案供應。要生長智能制造,特殊是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生長,要有一批服務供應商。重點培育主營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系統方案供應商超150家,像鋼鐵、石化、鋰電池這些領域系統集成能力到達國際先進水平,混線柔性生產等解決方案也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增強引領樹模。團結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一連三年實行智能制造試點樹模行動,培育421家國家級樹模工廠、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手藝在90%以上的樹模工廠獲得應用。
四是增強尺度制訂。團結國標委公布國家智能制造尺度系統建設指南,累計公布國家尺度408項、主導制訂國際尺度48項,推動智能制沈陽機床配件造尺度化、規范化、系統化生長。
單忠德表現,下一步,在現在事情的基礎將做好幾個方面的事情。
一是強化應用牽引。深入推進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建設。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建設智慧園區,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生長的典型標桿。目的是到2025年,70%以上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一批引領工業生長的智能制造樹模工廠。
二是完善供應支持。要謀劃結構智能制造領域的相關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增強智能制造工藝等要害焦點手藝攻關,開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到2025年培育一批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三是健全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結構5G、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速工業互聯網創新生長,完善智能制造尺度系統。特殊是要增強評估評價事情,目的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行業和沈陽機床配件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