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仿形銑把大部分切削量完成(重切削)而剩于2~3mm的加工余量 把剩余的切削量在高速機床上快速完成,這樣做有很多好處: 1)重切削機床很多,加工費很低 2)加工量大,精度要求不高極易達到 3)刀具便宜 4)轉入高速切削后,因為加工對象已接近成形,所以第一刀的切削量很均勻 5)成形快速準確 6)免太多打磨,配合尺寸精確 7)刀具雖貴,但時間短,切削量不大,性能價格比率很好 8)很多細微之處,如小角度導度等,細致加工一次完成而不用電火花幫快, 9)極好的表面光潔度(鏡面效果) 如此看來,設備的協條本是取勝之道,因為它的剩余量有2~3個mm所以在工作臺上XY上做兩個校準G54的檔板就完成工件裝夾的問題,而對于切削量不大的工件則直接在高速機床完成了。 還有一個問題要討論是主軸的問題 對于數控銑和加工中心因為要求低轉速大扭據,所以一定需要主軸變速箱來的減速比來提升扭力的轉速低而精度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大可能用小半徑刀具。對于雕銑機來說要主軸工作在2~3萬RPM才可工作,回轉精度一般2個μ左右,不然斷刀現象全很嚴重,所以一定要用電主軸,即電機和主軸是一體的。對于高速切削設備來講,要求內藏式電主軸,而且在低轉速時也要用一定的扭矩要有油水冷卻機來保持主軸工作溫度恒定主軸功率要在
機床的價格是否合適應該到國際市場上去比,用它給你的效益來比。由于市場的自由競爭法制化,技術壟斷而形成的暴利很難做到,故各品牌機的價格只有一個相對較小的波動幅度,以體現各自的特點,所以才會有國際公正價格的存在。如果商務談判中開價明顯高于公正價格,說是配上了某種高檔數控系統或先進電動機你可以不認帳。配套件的選擇是制造廠的事,用戶需問的只是你給我帶來什么效果。就象球星云集的豪華陣營不贏球,球迷也一樣叫“下課”。如果開價明顯低于公正價格,更要他說明原因,千萬注意不要是降價陷阱。降價陷阱就是:在招標中機床的性能和價格背離,利用最低價中標的政策,以及招標公司不介入商檢驗收的漏洞,驗收時能糊弄就糊弄,實在通不過下面私了完事。
真正的大幅度降價只能是高新技術投入批量生產后才能做到。目前機床行業里是利用技術的整合,在對零件和功能進行大量篩選精簡后把價格降下來的。在立式加工中心中,HASS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至于規模經營的效益,它不可能完全反應到價格上,即使量大面廣、特色并不明顯的機床,性能上不可能和對手拉開距離,就會在服務上加大投入。而品牌機,中高檔產品的規模效益首先投入到穩定機床性能的各項措施上去,雖然性能指標看上去沒有拉開檔次,但它在性能一致性和實測指標的富余度上有明顯優勢。為保證機床的先進性,它在研究開發上的投入要達到銷售額的 10%。所以正常的情況下品牌機性能在不斷提高,而價格(按不變價格)略微有所下降。
在選購、交機、維修期內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作了比較詳細的解說,對用戶正確合理使用自己的權利,作了必要的說明,對用戶正常使用CNC設備作了較為詳細的先期準備工作,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對國家、對用戶都有很大的損失,甚至會出現購進CNC設備根本無法在用戶生產產品中發揮作用,而造成閑置。希望本人所述能對用戶決策、采購維修人員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各位專家能提出寶貴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