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企業運營和管理閱歷,王保慶先生講到:紐威團隊雖然很年輕的,但它是個有組織且充溢活力的團隊。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方面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供應鏈資源、設備資源和市場資源等。而人才戰略是一切資源里面最為關鍵也最具創造才干的。
3年來,公司引進了100多位機床行業的專家,其中擁有多名享用政府特殊津貼的初級人才,未來2年內,紐威機床設計研討院的研發隊伍將擴展到300人以上,研發產品基本掩蓋通用型數控機床的各種規格。據王保慶先生講,紐威機床設計研討院承擔著產品設計和技術范圍研發的雙重使命,既要效力于企業又要著眼于世界未來新技術跟進與研發。
創新效力 銳意進取
2008年紐威集團銷售額達29億元人民幣,2009年紐威集團銷售額將抵達40億元人民幣。2009年紐威數控裝備化危機為機遇,上半年完成銷售同比增長150%,未來十年要占據紐威集團一半以上的產值,為打造百億紐威邁出堅實的步伐。
強勢研發 規模消費
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12年前還是一張白紙的紐威僅用了6年成就了中國最大的工業閥門制造商,十年后成為世界上單一品牌第三大的工業閥門制造商,紐威品牌已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紐威的英文名字“neway”,意為新興之路源于創新,紐威今后的展開仍將以中國蘇州作為集團最主要的研發與制造基地,隨著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現代化新廠房落成并投入運用,紐威機床必將更好地效力中國裝備制造業,紐威也將走出國門打構成世界級自主品牌。
紐威承諾的效力理念是:自動、快速、有效。除了在規模、設備上的全力投入,紐威旨在為客戶提供全套切削技術處置方案,特別注重對用戶的售前效力,在各個項目中通常都要派閱歷豐厚的技術人員與用戶深化交流,了解客戶的不同需求。經過客戶提供的圖樣、樣件, 按照客戶的基本要求,配置高加工效率、低運用本錢的機床選型;與客戶一道制造完善的工藝方案;對一些技術力氣比較薄弱,沒有太多科技人員的廠家,為抵達高效率的切削,有一個非常高質量的加工效果,技術人員對工裝夾具和刀具配置方案提出合理建議;紐威在交鑰匙工程中提供一系列的配套處置方案,可以滿足客戶對高效高質量加工要求的更多希冀。
成功制造的前提,是設計研發的先行。
在日前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現代化新廠房落成典禮的致辭中,紐威國際集團董事長、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保慶先生講到:“紐威數控裝備的戰略目的是成為中國最大的數控機床制造商之一,紐威品牌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方案十年完成產值50~60億元,成為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行業名副其實的佼佼者。”
2005年紐威集團末尾謀劃數控裝備事業部,在成立紐威數控裝備之前,沈陽第一機床廠,公司對國際及國外幾十家機床制造廠中止了大規模調研,走訪了包括紐威協作同伴在內的各大、中、小型機床運用企業,詳細了解了用戶在機床運用中存在的各類成果,沈陽機床配件,細致地分析出國際機床在質量、效力方面的現狀及客戶潛在的需求,末尾定位出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的明晰輪廓,那就是努力于為用戶提供功用最佳的數控機床,做一流企業,打造世界品牌。
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中高端數控機床的研發和消費,是紐威國際集團未來最重要的產業。
在談及紐威是如何進軍技術要求高、投資密集的數控裝備行業時,王保慶先生歸結于數控機床設備終端用戶的運用情結。多年來,紐威不時是數控機床的終端運用者,關于用戶的運用要求和效力需求紐威有著更切身的感受。國際產品動搖性可靠性差、售前售后效力跟不上的成果,已成為制約國際機床產業展開的嚴重癥結,紐威就是要努力于改動這樣的行業現狀。
為制造出精密的數控機床,紐威數控裝備投巨資從德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加工和檢測實驗設備,初期置辦設備的資金抵達2億多人民幣;公司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建造了高標準的恒溫、無塵裝配車間;為保證制造出高精度的產品,公司樹立了片面的質量管控體系,配備價值上千萬元的SAP管理系統,完成了現場和全員管理。嚴峻的質量控制制度的實施使得全體員工對產質量量有了更為殘缺的認知,為完成產品零缺陷消弭任何對產品構成瑕疵的可以創造了更多的條件。
紐威制定有良好的人才政策,尊重員工自我展開的愿景,強調人才的培育和人才職業規劃,強調內部員工的生長空間,設有邊沿責任來固化和鼓舞員工的義務形狀,紐威使得每一個員工都覺得在紐威有出路,進而在各自崗位上充分地展開自己。
成功復制 應戰未來
2006年紐威樹立了蘇州紐威機床設計研討院有限公司。公司設立五個機械設備研發部、電氣研發部、EAS(企業運作系統)小組和標準化義務室,經過與國際知名機床企業和關鍵零部件廠商的戰略協作,全部產品經過三維優化設計與ANSYS優先分析后輸往ERP消費系統,可為客戶提供最佳的消費加工設備,2007年設計產品已大面積投放市場。
紐威在質量控制和客戶效力方面積聚著成功的閱歷,要充分發揚自身在研發和管理方面的超強優勢,將閥門行業的成功閱歷復制到機床行業,為國際數控行業的創新與展開做出貢獻。
|